形态描述
翅展♂52 mm,♀55~56 mm。头浅黄白色;颈板和胸背黄褐色。腹部浅黄白泛微红褐色。前翅黄色满布暗褐色雾点,尤以中室以上前缘区内半部很浓,似呈暗褐色;内外线难辨,只有在前缘区一段隐约可见,暗褐色;横脉纹为1清晰黑点;从翅顶到中室下角有1暗褐色斜带(有的雌蛾该带宽而延伸到内缘);亚端线隐约可见,由1列脉间暗褐色点组成;后翅浅黄白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:爪形突基部短宽,四方形,具2支较短而宽的突起;颚形突很短;抱器瓣窄,末端呈长钩状突出;抱器背基突狭长,是抱器瓣长度的2倍以上;阳茎相对的短,拱形,末端尖;囊形突很短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中等大;后表皮突与前表皮突长度相当;后阴片端部收缩,中央稍具缺刻;囊导管狭长;无囊突。
观察标本:西藏樟木聂拉木2250m,2♂♂2♀♀,1974.Ⅴ.20,1984.Ⅷ.1,亚东林场,1♂3♀♀,1984.Ⅷ.29,波密2200m,1♂,1983.Ⅺ.3。
雄性外生殖器:爪形突基部短宽,四方形,具2支较短而宽的突起;颚形突很短;抱器瓣窄,末端呈长钩状突出;抱器背基突狭长,是抱器瓣长度的2倍以上;阳茎相对的短,拱形,末端尖;囊形突很短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中等大;后表皮突与前表皮突长度相当;后阴片端部收缩,中央稍具缺刻;囊导管狭长;无囊突。
观察标本:西藏樟木聂拉木2250m,2♂♂2♀♀,1974.Ⅴ.20,1984.Ⅷ.1,亚东林场,1♂3♀♀,1984.Ⅷ.29,波密2200m,1♂,1983.Ⅺ.3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翅展♂52 mm,♀55~56 mm。头浅黄白色;颈板和胸背黄褐色。腹部浅黄白泛微红褐色。前翅黄色满布暗褐色雾点,尤以中室以上前缘区内半部很浓,似呈暗褐色;内外线难辨,只有在前缘区一段隐约可见,暗褐色;横脉纹为1清晰黑点;从翅顶到中室下角有1暗褐色斜带(有的雌蛾该带宽而延伸到内缘);亚端线隐约可见,由1列脉间暗褐色点组成;后翅浅黄白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:爪形突基部短宽,四方形,具2支较短而宽的突起;颚形突很短;抱器瓣窄,末端呈长钩状突出;抱器背基突狭长,是抱器瓣长度的2倍以上;阳茎相对的短,拱形,末端尖;囊形突很短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中等大;后表皮突与前表皮突长度相当;后阴片端部收缩,中央稍具缺刻;囊导管狭长;无囊突。
观察标本:西藏樟木聂拉木2250m,2♂♂2♀♀,1974.Ⅴ.20,1984.Ⅷ.1,亚东林场,1♂3♀♀,1984.Ⅷ.29,波密2200m,1♂,1983.Ⅺ.3。
分布:云南(福贡、普洱)、西藏(樟木、波密、亚东);锡金,缅甸,越南。
说明:蔡荣权(1982)在《西藏昆虫》中首次记录了本种,并在《中国蛾类图鉴》中收录了该种。Schintlmeister(1992)根据蔡荣权图鉴中的照片认为它是异纡舟蛾 Periergos dispar(Kiriakoff,1962)。我们核对了这些标本的雄性外生殖器,确认蔡荣权的鉴定正确。本种的雌蛾与异纡舟蛾的雌蛾有些个体在外形上几乎无法区分,但雌性外生殖器明显不同,本种无囊突,而异纡舟蛾有2枚囊突。
雄性外生殖器:爪形突基部短宽,四方形,具2支较短而宽的突起;颚形突很短;抱器瓣窄,末端呈长钩状突出;抱器背基突狭长,是抱器瓣长度的2倍以上;阳茎相对的短,拱形,末端尖;囊形突很短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中等大;后表皮突与前表皮突长度相当;后阴片端部收缩,中央稍具缺刻;囊导管狭长;无囊突。
观察标本:西藏樟木聂拉木2250m,2♂♂2♀♀,1974.Ⅴ.20,1984.Ⅷ.1,亚东林场,1♂3♀♀,1984.Ⅷ.29,波密2200m,1♂,1983.Ⅺ.3。
分布:云南(福贡、普洱)、西藏(樟木、波密、亚东);锡金,缅甸,越南。
说明:蔡荣权(1982)在《西藏昆虫》中首次记录了本种,并在《中国蛾类图鉴》中收录了该种。Schintlmeister(1992)根据蔡荣权图鉴中的照片认为它是异纡舟蛾 Periergos dispar(Kiriakoff,1962)。我们核对了这些标本的雄性外生殖器,确认蔡荣权的鉴定正确。本种的雌蛾与异纡舟蛾的雌蛾有些个体在外形上几乎无法区分,但雌性外生殖器明显不同,本种无囊突,而异纡舟蛾有2枚囊突。